來源:中國新聞周刊 近日,多地多地網友反映,月電7月以來家中電費激增,費飆家庭月度電費達到千元甚至更高。多地有網友表示:“6月也一樣開空調,月電為什么7月電費更貴?費飆不會是電表壞了吧?” 對此,中國新聞周刊致電國家電網客戶服務中心,多地工作人員表示,月電若用戶反饋電表異常,費飆電力公司將排查住戶實際使用情況,多地查詢后臺數據是月電否對應、有無異常,費飆并測試電表功能。多地 據人民日報報道,月電今年入夏以來,費飆全國用電負荷4次創新高,國家電網用電負荷5次創新高。8月4日至6日,國家電網經營區用電負荷連續3天創歷史新高,最大負荷達12.33億千瓦,較去年11.80億千瓦的極值增長5300萬千瓦。 夏季電費突然增多,只是因為開空調嗎?為什么和上個月用電量差不多,電費卻增多了? 圖/圖蟲創意階梯電價:用電越多,電價越高 中國新聞周刊從國家電網客戶服務中心了解到,目前大多數省市實行居民階梯電價,例如四川、湖北、重慶、江蘇、山東、黑龍江、北京、上海等。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,居民階梯電價是指,為引導居民合理用電、節約用電,用電價格隨用電量增加呈階梯狀逐級遞增的一種電價定價機制。 階梯電價一般分為年度階梯和月度階梯,意味著只要用電量高于基本生活用電,達到月度或年度的第二檔或第三檔,價格就會逐漸上漲至高電價水平。隨著檔位的升高,電價也隨之增加。因此同樣的用電量,由于電價的升高,電費就會升高。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出,如果以月為單位進行階梯定價,可能會導致某一個月電費特別高,尤其是夏季特別熱的時候,電費很容易到達第三階梯,其他月就相對便宜。 而以年為單位進行階梯定價,則越臨近年底電費越高,每年最后幾個月可能到達第三階梯電價。無論是以年或月為單位,階梯定價就意味著用電越多電價越貴,如果用電量少,則各種方式都差不多。 林伯強表示,各省用電定價標準根據當地資源情況設定,與當地負荷和資源稟賦相關。以湖南省為例,鼓勵以月為單位的階梯定價,是希望在夏季、冬季這些電力緊張或缺水的時候,鼓勵居民少用一些電。 袁家海介紹,我國長期實行居民電價低于工商業電價的政策,工商業用戶承擔的電費補貼居民和農業用電成本。也就是說,居民電價由工商業用戶補貼。在此情況下,若不引入有效電價機制,“敞開了用電”也會造成資源浪費。居民階梯電價政策是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用電,而對于超過保障水平的舒適型、奢侈型用電,則要回歸成本加成電價。 為何有些省份是以年度為單位進行階梯定價,有些地方是月度階梯?對此袁家海表示,這與部分省份的季節性電力尖峰有關。 例如,2019年后,我國兩湖一江地區,冬季最大負荷已接近夏季最大負荷,帶來嚴重的季節性電力平衡困難。這種情況下,用季節性尖峰電價政策引導居民合理用電。由于夏季空調、冬季采暖已普遍占據許多地區夏冬季最大負荷的30%—50%,通過價格信號加強用戶側需求響應,已成為電力系統應對負荷高峰的重要手段。 分時電價:不同時間,不同電價 除了階梯電價,還有一種為分時電價或尖峰定價。袁家海介紹,所謂峰谷分時定價,是指根據電網的負荷變化情況,將每天24小時劃分為不同時段,對各個時段制定不同的電價水平。 簡言之,按照電量使用時間段計費,用戶在什么時間段用電,就按照該時間段的電費單價計費。因此,在相同地區、相同用電量的情況下,不同用戶間也會有電費上的差距。 實行峰谷分時定價,是為鼓勵用戶合理安排用電時間,提高電力資源的利用效率。 國家電網客戶服務中心介紹,部分省份在居民階梯電價的基礎上,還提供峰谷分時電價業務,一般分為“峰”和“谷”計費,例如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江西、寧夏及山西等。以江蘇省為例,用戶可以在國網APP上自行申請分時業務,或前往營業廳申請。居民可以自愿選擇開通或者取消分時定價,“一般情況下,一經選定,一年內不能變更”。 什么情況下開通“階梯+分時”電價會更劃算?國家電網客戶服務中心介紹,如果用戶在谷時段(一般為夜間至清晨)用電量比較多,開通分時業務比較劃算,如果是白天高峰時段用電量較多的用戶,開通分時就不太劃算了。 例如,據“國網福建電力”介紹,當地居民峰谷分時電價中,峰時段為8:00到22:00,谷時段為22:00到次日8:00。以該省為例,峰時段在各檔電價基礎上,每度電增加3分錢,谷時段在各檔電價基礎上,每度減少2毛錢。不過,申請峰谷電也不一定更省錢,當每月低谷用電量超過總用電量的13.1%及以上時,才會比較劃算,建議用戶綜合考慮全家全年用電習慣后再做決定。 今年夏天,電費為什么高? 面對電費增多,有網友以為官方上調了電價。對此,中國新聞周刊從國家電網獲悉,在國家電網負責的26個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的電力供應中,今年居民電價均未出現上調變更情況。 林伯強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,今年由于極端高溫天氣較多,全國居民電費普遍都在上漲,并且隨著生活水平提升,使用空調時間更多,電費隨之上漲。 據中國氣象局8月新聞發布會,今年入汛以來,全國平均高溫日數達8.5天,為歷史同期最多,平均氣溫16.8℃,為歷史同期次高,陜西、河南、山東、湖北、四川、新疆等六?。▍^)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。 預計8月份,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,尤其是華東、華中、新疆南部等地高溫(≥35℃)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,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風險較高。建議做好防暑降溫措施,防范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,應對高溫導致的用電負荷激增,科學調度電力,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。 據央視財經報道,國家電網用電負荷連續創歷史新高,其中,重慶、陜西、河南等高溫區域空調負荷大幅增加。例如,8月5日13時,重慶電網用電負荷達3016萬千瓦,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,其中空調等降溫負荷占比超50%。陜西西安8月4日電網用電負荷達到1376萬千瓦,較去年最大負荷增長15.5%。這也是今夏以來,西安電網用電負荷第四次創歷史新高。 袁家海表示,如果在用電高峰月份,部分用戶受不了燥熱,需全天開空調,那么當月電費必將激增。夏季空調溫度設置每調高1度,一般可節能6%—8%,設在18度還是設在26度,一個月下來,電費差異巨大。 在國家電網近日發布的一篇科普文章中,介紹了夏季電費變高的三個原因。 第一,夏天溫度高,制冷設備使用時間長。受夏季高溫天氣的影響,空調等制冷電器使用率呈上升趨勢,用電量也隨之上漲。 第二,室內外溫差大,電器制冷更費電。因為制冷電器用電量不僅與設置的溫度有關,與室外溫度同樣密切相關,室內外溫差越大,制冷電器越費電。 例如,空調設置在26℃,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,同一臺空調,在35℃高溫天,就會比30℃天氣時更耗電。 第三,受階梯電價影響,用電量超階。隨著空調、熱水器等電器的長期運行,部分居民的用電量實際已經進入第二、第三階梯,電價也隨之增加。 記者:趙雨萌 編輯:黃昱曦 |